毒药砒霜怎么还能用来治病?

文章来源:健康时报 2018-06-29 17:11

【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

鹤顶红、断肠草、蒙汗药,这些常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的“毒药”,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,一提到它们,想必很多人都会不寒而栗。然而,血液病专家张亭栋因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,获得了2015年度“求是杰出科学家奖”。毒药砒霜怎么还能用来治病?

  实际上,这些所谓的“毒药”都是“双刃剑”,毒性虽大,但只要经过科学、严格地炮制、配伍、控制用量,并找准适应病证,就能治病救人。《生命时报》采访相关专家,为你揭开“毒药”的神秘面纱。

  受访专家

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研究室主任 常章富

  南京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李文

  砒霜 古时鹤顶红,今解血癌毒

  在古装宫斗戏中,常听到这样一句台词:“太后赐死,赐匕首一把,白绫一条,鹤顶红一瓶。”所谓的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。

  它由砒石精制而成,砒石又有白砒和红砒之分,如果红砒提炼不纯,就会呈红色。古人主观想象,将其和丹顶鹤的红头顶联系在一起,便将砒霜隐晦地称作“鹤顶红”。 

  砒霜味辛,性大热,有大毒,过量使用会将细胞中的酶灭活,破坏代谢功能,影响神经系统,腐蚀黏膜。

  不过,古人同时发现砒霜可以治病救人。古书中早有砒霜内服可以治疗哮喘疟疾,外用可以治疗疮疡、疥癣、牙疳、痔疮的记载。

 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,现如今砒霜在临床上已经不太常用,国家对它的管理也极为严格。但近年来研究显示,用砒霜提取物制成的亚砷酸,还能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(俗称“血癌”),这可是它洗清“毒药”之名的好机会。

  马钱子 毒毙李后主,活络又消肿

  相传,宋太宗赵光义就是用马钱子毒杀南唐后主李煜的。李煜服药后全身抽搐,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,状似牵机(古代织布机配件),死状极惨,因此后人也将马钱子称为牵机毒。

  马钱子味苦,性寒,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,过量服用可导致惊厥、僵硬、呼吸困难,最终麻痹而死。   

  不过,马钱子也有好的一面,中医认为,它能消肿定痛、通络散结,对治疗风湿顽痹、麻木瘫痪、跌打损伤、痈疽肿痛有很好的效果,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小儿麻痹后遗症等。

  但在使用前,马钱子必须经过严格炮制,一般用人造砂子烫制,以减少其毒性。

  雷公藤 一草能断肠,能疗皮肤伤

  民间传说,神农尝百草,但最终死于断肠草,但断肠草究竟为何物,却没有定论,各地的说法也不一样,雷公藤便是其中一种。

  雷公藤味苦,辛,性凉,服用不佳对肾功能损害极大,还会伤及生殖系统、造血系统、神经系统和黏膜。鉴于雷公藤的“威力”,过去人们常用它作为“土农药”,起到天然杀虫剂的效果。   

  不过,说到雷公藤,有个故事不得不提。曾有一名青年因患麻风病痛苦不堪想要自杀,随即煎服一把雷公藤,没想到昏睡一天后,不但没死,反倒觉得全身轻快,病好了一半。

  经过医学验证,雷公藤能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消肿止痛、杀虫解毒,对风湿痹痛、拘挛疼痛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在临床上常用于麻风、湿疹疥疮、腰带疮的治疗,甚至被赞为“皮科四味宝药”。炮制雷公藤,一般要去掉含有毒性成分较多的根和皮。  

  曼陀罗 曾是蒙汗药,麻醉效果好

  读过《水浒传》的朋友一定对“蒙汗药”印象很深,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很多都中过蒙汗药的“毒”,比如母夜叉孙二娘用蒙汗药麻倒过花和尚鲁智深,却在艺高人胆大的武松面前被识破诡计等。吃蒙汗药的人一般“瞪了双眼,口角流涎,你揪我扯,望后便倒”。

  曼陀罗便是蒙汗药的主要成分之一,因其可抑制汗腺和唾液腺分泌,妨碍人体出汗,故被形象地称为“蒙汗药”。   

  虽然曼陀罗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好,但具有诸多优点。其花又名洋金花,味辛,性温,有毒,子与花皆可入药,可止咳平喘、止痛镇痉。

  它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,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,常用作麻醉镇静,华佗的麻沸散和整骨麻药方等均以洋金花为主药。

  乌头 害关羽刮骨,可散寒止痛

  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一段华佗为关公“刮骨疗毒”的故事,说的是关公右臂中了乌头毒箭,需要刮骨治疗。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,华佗割开关公皮肉后,发现骨头已发青,就用刀刮骨,沙沙有声,而关公却无痛苦之色。除了关公的勇猛性情,乌头之毒可见一斑。    

  乌头味辛,性大热,有大毒,主要成分为乌头碱,服用超过5毫克就会导致心脏骤停而死亡。乌头一般分为草乌和川乌两类,草乌毒性更大。不过,乌头可以散寒止痛,祛风除湿,对风寒湿痹、寒疝作痛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   

  提起乌头,就不得不说到附子。乌头和附子关系密切,均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根,母根叫乌头,侧根就是附子,因此有人说它俩是“母子”。两者在药 性上 也很类似,附子同样含有乌头碱成分,服用过量会中毒,但经过炮制和久煎,有毒成分会大大减小,乃至无毒,是中医临床常用药。   

  附子味辛,甘,性大热,有毒,能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逐风寒湿邪,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亡阳虚脱、肢冷脉微、心腹冷痛、虚寒吐泻、阴寒水肿、阳虚外 感、寒湿痹痛等。经典药方“四逆汤”以附子搭配干姜和炙甘草,不仅使附子回阳救逆功效增强,还能缓解毒性,可谓一箭双雕。   

  此外,医圣张仲景善用附子,所著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有20个方子都用到附子。名方“附子理中丸”至今仍被广泛用于缓解脾胃虚寒等问题。

  “毒药”切勿自行用

  两位专家特别提醒,即使大家了解了这些“毒药”有治疗作用,但绝不能私自使用,或按他人经验用药。   

  首先,用药要辨证,药证要相合,不同体质、病因、症状,用药方法都不同。如煎服和入丸的剂量不同,有些可泡酒,但有些应坚决避免与酒共服。毒性大的药物应由医生和药师共同把关。   

  其次,服药必须讲究“度”,即使药物只存小毒,经过严格的炮制、配伍,并与病证相合,也不可长期吃,以免毒素堆积。这就要求患者要遵医嘱,定期到医院复诊。   

  最后,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这类药品的监管,不让它们轻易流入百姓人家,以免引发事故。


Copyright © 1999-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
温馨提示: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,向全国专家提问!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┊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